在人形机器人产业迅速发展的关键时刻,一家以“差异化战略”为特色的公司再次获得了资本的支持。
近日,专注于超高仿生情感交互机器人的首形科技(AheadForm)宣布完成了新一轮融资。此次融资由顺为资本领投,原有投资者招商局创投、深创投和智元机器人追加投资,奇绩创坛和五源资本也参与了跟投,深蓝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融资所得将主要用于情绪基座模型的持续优化和多场景产品的商业化推广。
相较于行业中常见的“工业+人形”路线,首形科技押注的是另一条路径:让机器人具备情绪感知与表达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类人共情”。
01
当机器人有了“感情”
首形科技成立于2024年,由哥伦比亚大学机器人与机器学习专业博士胡宇航创立。值得一提的是,胡宇航还是一位“网红”,其自媒体账号拥有超过百万的粉丝。
在人形机器人产业早期,大多数公司都强调本体制造和运动控制等“硬指标”,而首形科技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将情绪交互作为核心突破口,致力于打造真正“有情感的智能体”。
公司自主研发的CharacterMind是一款面向未来交互场景的情绪基础系统,旨在为机器人、数字人以及各类具象AI角色嵌入真实可信的情绪感知与表达能力。该系统通过大规模多模态预训练和角色微调训练,能够理解语音、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语境背后的情绪,并将这些“感知”转化为声音语调、面部表情、眼神交流和肢体动作,从而实现超越文字和语音的“情感沟通”。
其背后的关键突破在于表情生成方式的改进。传统机器人依赖预设的表情切换,缺乏连续性和真实感。而首形科技引入了自监督学习机制,使机器人能够像人一样“照镜子”学习表情,将离散的表情库转化为可连续优化、可微分的高维情绪向量空间。这使得机器人不仅能够理解情绪,还能动态生成自然流畅的表情变化,提供更具沉浸感的互动体验。
这一技术路径的背后,是首形科技对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的判断。在胡宇航看来,工业场景确实是现阶段人形机器人的主要应用方向,但真正决定其能否进入千家万户的关键在于“是否具备情感连接能力”。
因此,首形科技选择专注于C端和B端的高情感密度交互场景。团队相信,人形机器人正从“功能型工具”向“具备类人共情能力的智能体”转变。每一次情绪识别和真诚反馈,都能让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自然、真实,形成一种新的“情感信任结构”。这不仅是一种用户心智的塑造,也是通向未来普适型人形机器人的必经之路。
02
“雷军”的机器人朋友圈
在本轮融资中,顺为资本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顺为资本由雷军和许达来于2011年共同创立,目前管理的双币基金规模已达到500亿元人民币。其投资领域涵盖深度科技、AI+硬件、先进制造等,已成功投资了超过600个项目,包括小米、南芯科技、九号公司、蔚来、石头科技等。
近年来,顺为资本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明显加大了投资力度。早在2021年,顺为资本就参与了宇树科技的A轮融资,出资8000万元。2022年,在宇树科技的B+轮融资中,顺为资本更是投入了3.2亿元。
今年7月,新兴的具身智能企业千寻智能(Spirit AI)完成了由京东领投的近6亿元Pre-A+轮融资。顺为资本作为现有投资者,继续追加了投资。
千寻智能成立仅一年半,已经完成了5轮融资。其核心团队成员包括前珞石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韩峰涛和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助理教授高阳,这是一支在业内具有深厚背景的组合。今年6月,千寻智能发布了搭载自主研发VLA模型的人形机器人Moz1。
如果宇树代表硬件平台的能力,千寻强调具身智能算法的路径,那么首形科技所关注的“情绪交互能力”,正好填补了人形机器人三要素中的“情感维度”。
从某种角度来看,顺为资本正以“矩阵布局”的方式,构建一个面向未来的类人机器人生态系统:从本体平台到具身智能,再到交互系统,无一遗漏。
另一方面,顺为资本也在机器人产业链的更广泛领域持续投资。
从因时机器人(灵巧手)、珞石机器人(协作机器人)、九号公司(割草机器人等)、石头科技与追觅科技(智能清洁机器人)、深之蓝与星迈创新(水下机器人),再到图达通Seyond(激光雷达)、南芯科技(芯片)、小雨智造(通用机器人大模型)、坤维科技(六维力传感器),几乎涵盖了从关键零部件到应用终端的多种场景。
从这一长串名单可以看出,顺为资本并非单纯押注某一类产品,而是自上而下地构建了一个涵盖核心零部件、算法中枢、整机本体与C端应用的完整投资组合。
更重要的是,其中不少企业与人形机器人发展方向高度协同,例如灵巧手企业因时机器人、机器人大模型企业小雨智造、六维力传感器企业坤维科技。
不仅如此,小米本身的机器人战略也在持续演进。小米先后发布了四足机器人CyberDog、人形机器人CyberOne(“铁大”),并于2023年注册成立北京小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2024年6月,该公司正式迁至北京亦庄小米汽车工厂,并宣布获得亦庄国投的战略投资。
此外,小米机器人也是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发起单位之一。
尽管自2022年发布“铁大”之后,整整三年,小米未发布新的人形机器人产品,但外界普遍认为,其并未退出人形机器人赛道。专利更新仍在持续,机器人事业部也未发生显著的组织变动。在“造车”之外,机器人仍被视为其科技生态的关键入口之一。
03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两条路线
当前的人形机器人创业领域正逐渐显现出两条不同的技术和商业路径。一条路径以“工业应用”为目标,注重机器人的肌肉和骨骼结构,专注于运动控制、动力系统和生产效率,旨在让机器人首先在工厂、仓储等B端场景实现大规模应用;另一条路径则以“情感互动”为核心,强调机器人的目光和表情,关注人机关系中的情感共鸣能力,希望率先克服“恐怖谷效应”,使机器人能够融入家庭和日常生活。
前者体现了务实的产业化思路:首先将机器人打造为高效的生产工具,再逐步扩展其功能;后者则代表了更具想象力的消费级前景:通过建立情感和社交的纽带,使机器人成为值得信赖的伙伴。
首形科技显然选择了后者,而顺为资本的领投则为这一路线提供了战略支持。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不仅是一次融资事件,更是一个趋势信号:人形机器人的未来不会单一化,而可能在“功能工具”和“情感智能体”两条路径上同时发展,并最终在某个时间点交汇。
END
【发现投资】发现投资(Find & Invest)成立于2014年,总部合肥,是国内活跃的天使投资机构之一。发现投资以央企基因筑基,凭市场智慧赋能,始终秉承"发现企业价值,投资改变世界"的使命,在蓝色星球上书写资本与产业的融合篇章。
发现投资以"新科技+新消费"双轮驱动,专注新材料、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等硬科技赛道,聚焦消费升级、新零售、文化创意等新消费领域,已为200余家企业提供全周期金融解决方案,累计助力十余家上市企业。
"我们始终以专业陪伴"是平均15年从业经历的发现人践行的准则。从商业模式梳理到上市路径规划,从资源对接到战略重组,我们以资本为纽带,与企业共同穿越经济周期,从合肥出发,面向并把握国内、国外机会,陪伴企业从小苗到参天大树。
【企业使命】发现企业价值 投资改变世界
【企业愿景】做有梦想企业上市全周期伙伴
【企业理念】我们始终以专业陪伴
点击关注上方二维码,开启您的资本进阶之旅!